公司不發工資也不倒閉_單位不讓上班也不發工資怎么辦?
特邀律師


如果公司的負債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只是無法發工資,還是有很多機會起死回生的
如果說親戚公司遇上了困難的話,還是應該幫一把的,相信他要是度過了難關絕對不會忘記你的
公司四個月不發工資,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無論公司實力大小,這么長時間不發工資,至少暴露出它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不規范的。且不說這種做法和勞動法相抵觸,但就從信譽方面也是給這家公司招來了不良影響。如果企業的管理人從根本上不愿發生這種有損公司形象的事,那就是它的財務狀況出問題了。如果你是個有心機的人,通過企業的財務報表就可看出它的經營如何,不過這個財務報表普通人是不會讓你看到的,除非那幾個核心人物才能知道。如果你發現該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經營利潤減少,回款不良,資金流不正常,那就差不多了,十有八九要完蛋。千萬別聽那些核心人物對外說他們公司的實力有多強,說不定他們已經頻臨破產的邊緣。
二:如果這家公司經營良好,資產負債率低,甚至全是優良資產,但仍拖欠這么長工資不發,那很有可能是企業在外信譽不佳,故意拖欠工資,什么目的呢?原因有兩點,一點是公司招人困難,吊著人別讓工人跑了;另一點是看不中這幫人了,想把工人用拖欠工資的辦法擠兌跑了。如果企業老板想瞎了工人的錢拖著不給,很有可能跑路。
有句話說:“一家門口一個天”,打工者找一家企業工作,就像大姑娘找婆家,你看中了,還要看你運氣好不好,運氣好,找個單位工資福利優越,拿人當人看。運氣不好,找個操蛋公司,活難干,錢難賺,對待工人像囚犯。那可真倒了八輩子霉了。
不管屬于那種情況,企業拖欠工人工資是違法行為,應該找企業經營者協商解決,協商無果,到勞動執法部門申請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董青島供稿。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所有。3
非常時期,單位不讓上班也不發工資應該算正常的,因為不上班就不會有工資,因為老板也沒有效益,說不定還虧本呢,如果是國營企業,不上班也是有工資的,這點放心,在正常情況下,單位即不通知員工上班,又不發生活費及工資,那只能說明單位遇到了前所沒有的麻煩,所以也不便對員工公開講明,就默默的等待,可是等待什么呢,因為員工的忍耐也是有限的。
做為一名老員工,首先應該體量一下領導才行,就不必要再去找單位的麻煩了,因為之前只是欠一個月的工資,如果之前還欠了許多員工的工資那單位就有更大的麻煩了,因為你不去找單位總有人去找,在這種不讓上班又不發工資的情況下,如果你有存款,就暫時忍耐一下吧,或者去單位看看是否有什么需要幫忙的,能操心就操點心,實在幫不上就算了,回家呆著吧,我想單位領導也會是這個意思,不過要記住,什么事都有時間限的,如果兩個月都不通知上班,也不發之前的工資,又不宣布破產,那單位總要給個說法吧,如果單位什么都不說,就這樣拖著,那員工就要拿起法律武器去找單位評理了。
還有一種情況,你是等工資吃飯的人,沒有存款的單身漢,那你可以另謀其職了,因為單位不欠你工資,你又不能怨單位,只能自己所為了,否則自己沒有生活費的來源,沒錢吃飯,也是件麻煩事,如果自己有本事,找一份工作還是可以的,我想這時的單位也不會去找你麻煩,因為你也不欠單位什么,所以單位也還管不了你,雖然領導心里不舒服不愿意,可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來留你,只能睜只眼閉只眼,任其發展吧。
申請勞動仲裁,或者進行破產清算,員工的工資和社保是第一賠償對象。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依照下列順序清償:(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三)普通破產債權。公司的破產將在法院受理,員工的債務是第一順序的賠償對象,可與其他工友直接到法院申請參與訴訟,索取公司拖欠的工資。如果公司不到法院申請破產,依據《破產法》第七條規定,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被拖欠工資或其他費用的員工都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目前在社會這樣的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就是大家所說的,長久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當然這種也有,這是面對高利潤下的。其次還有在大環境下各行各業目前發展并不是太理想,但在工廠中又不能因為這種原因辭退工人,一旦市場復蘇,在想找專業的工人很難上手,所以很多企業也會選擇繼續發工資,平時也就安排一下打掃衛生,或者做做安檢,等待市場回暖。這里我們要說的最后一種,跟國家政策有關,部分企業在掛著新產業的名頭,獲得政府的補助以及很大的一些優惠,這一部分完全可以支撐下去對員工的工資問題,當然企業在這其中能夠得到的利潤會更大,借便利做些自己其外的事情,這個咱們另說。所以也就在企業效益不好時,依舊留著員工
對于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楊軍認為:
先聲明一個觀念,虧損和倒閉沒有必然的直接關系,虧損就一定要倒閉嗎?亞馬遜比京東虧的年頭還要長,然而亞馬遜非但沒倒閉,市值還那么高。
其實虧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中國的企業運作來說,一般都存在兩本賬的通俗說法。所謂兩本賬就是一個是明面的,一個是暗地的,暗地的主要看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手上的真金實銀,而不是公告出來的所謂報表數據,也就是說那種賬面上的虧損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并不真正重要,更不會致命。
尤其是資本時代,在企業利用金融工具進行投融資運作的背景下,如果還是僅僅以賬面的虧損與否來看待其生命力,就更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現金流。只要現金流不斷,企業則可以安然無恙。
現金流哪里來呢?錢生錢,才是這類企業的生存王道。比如美發店,我們去了都會慫恿我們辦卡,怎么怎么優惠。一些人覺得不錯,就沖了錢,幾百上千。美發店就可以聚集幾十到幾百萬的現金。于是,他另一家店又開起來了,如法炮制,短時間內又幾十、幾百萬到手了。再找新的地方開。當然,一部分錢會留著維持店鋪的日常開銷維護,畢竟不可能全是辦卡的來理發。這樣的理發店即使是年年虧的,那也只是賬面上的,他的老板照樣吃香喝辣的。所以,虧損不可怕,他們不是虧自己的錢。這其實就是一個投資項目了,如今許多明賬虧損的公司就是這樣,公司本身成了一個投資項目,想方設法吸引投資資金進來,表面虧損,實則滋潤。
所以,常年虧損但是不倒閉的公司主要是自有資金充足,有錢任性,虧損也不關門。常見的就是“潛力股”公司,不斷得到外部資金補充,保證現金流可以不斷維持下去。雖然這個公司是虧損的,但是前景很好,那么公司可以通過融資,發債等方式補充運營資金。只有被市場看好,自然有人投資,那么就可以避免倒閉的命運。這就好比有個人,如果出生在非常富裕的家庭,雖然花錢比較闊綽,不代表他很快就會沒錢花,山窮水盡了。又或者是,這個人雖然工資收入不高,不足以支撐起這個人的開銷,但是,這個人行俠仗義,經常得到別人的資助,那么也不至于山窮水盡的。
總結起來說,公司常年虧損但是不倒閉的原因就是,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