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常見的組織形式有_如何設計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
特邀律師


企業最常見的組織形式包括:
1、有限公司、
2、股份公司、
3、個人獨資企業、
4、合伙制等等。
由于每種企業組織形式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因此創業者必須考慮企業組織形式的法律規定及相互之間的對比,在此基礎上甄選出最合適的企業組織形式。
如果你是幾個人合伙合伙創業,分工明確了,我建議注冊有限責任公司。這種公司形式只承擔有限責任,而個人獨資、合伙企業都是承擔無限責任。
有七種:1、直線制組織結構2、直線參謀制組織結構3、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4、事業部制組織結構5、矩陣式組織結構6、控股型組織結構7、網絡型組織結構。
這個問答意圖揭曉的是中小微企業的現狀,公司雇傭的人員多寡,不會對公司性質存實質影響,但是會影響中小微企業享受部分稅優優惠政策。
一、中小微企業的現狀
2019年小微企業普惠性稅優政策出臺,網絡討論熱鬧非凡。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全國85%的經營主體,可以滿足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稅優政策的條件。
意味著,85%的經營主體屬于小、微型企業。全國絕大部分(數量)經營主體資產規模小、從業人員少、年利潤絕對值低。全部近5000萬戶小、微企業,數量集合很大,單個主體規模比較小。如果把大型企業比作經濟成分的分子或者大分子,小、微企業充其量只能算做經濟成分的中子或者質子。
中小微企業的現狀就是以小為主要特點,從業人員規模普遍處在1-49人之間。自認繳制實施后,甚至出現了長期沒有從業人員,0就業的“僵尸”公司。并且這樣的現狀,不是刻意為達到某種目標造成的現象。
特別是勞動力成本、社保費用不斷推高的背景下,中小微企業招工難、招不起人的矛盾愈法突出。人員能精簡則精簡,能不招人的絕不多養一個閑人。
二、經濟法關于中小微企業“人員”的限制
筆者翻閱大量與中小微企業相關的法規,除某一特定歷史時期對從業人員有限制外,現行法律法規對經營主體從業人員并沒有強制性的規范。也就是說,目前所有的政策都鼓勵中小微企業促進就業增加就業,特別解決特殊人群就業的企業還能獲得相關政策優惠。
經濟法律關系相關規范中,唯一對中小微企業“人員”有限制的,就是對股東人數做出明確的限制和要求。
中小微企業組織形式中,最常見的組織形式“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為1-50人,有一人有限責任公司、2人以上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不得超過50人。
中小微企業組織形式中的另一種主要形式——個體工商戶,其法律地位不具備法人資格,因此只有一名企業負責人。另外,歷史時期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從業人數的規定,也一樣被摒棄!
因此,工商法規對于企業“人數的限制”,僅對股東或者負責人的人數有限制,對于從業人員的指導性和強制性法規已經完全取消。 題中“1-49人,或者超過50人”沒有相關依據!
三、“小微企業普惠性稅優政策”對從業人員的限制
2019年以來,公布實施的小微企業普惠性稅優政策,關于企業所得稅優惠部分須要同時滿足三個主要的條件。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公司制企業的平均從業人員,不得超過300人。
也就是說,平均從業人員小于等于300人,同時滿足其他兩個條件的納稅人,就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300人與50人,相去甚遠,沒有任何指導意義。
從300人的限制可以看出,無論是1-49人,還是50人及50人到300人,對于公司享受普惠性稅優政策是一樣的。現實工作中,納稅人完全沒有必要因此稅優政策將從業人員限制在50人以內。
四、從人均產值和保本點分析普惠性稅優政策
一)、中小微企業的產值推演
以保本為前提,人均產值需要等于人均工資(以云南省2018年社平工資5178元為例);但是,保本前提下又必須以利潤部分用于發工資才合理;設中小微企業毛利率為25%。計算49人的產值如下:
1、人均工資是5178元;
2、不虧錢的前提下,全部毛利率用于發工資,人均產值=5178÷25%=20712元;
3、49人的月產值=20712×49=1014888元;
4、49人的年產值=1014888×12=12178656元。
二)、普惠性稅優政策中的產值
1、資產規模
普惠性稅優政策中,與產值最貼近的為“資產規模不超過5000萬元”。雖然,銷售收入(產值)和企業的資產規模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年銷售收入(產值)1200萬元的企業,其資產規模在中小微企業中普遍不會超過5000萬元。部分輕資產高新技術企業,更不會突破5000萬元。
2、年利潤多不超過300萬元
年產值1200余萬元,是居于保本點計算得出。保本的要義,只的是利潤為0或者近似于0。年利潤也就不存在超過300萬元之說。
3、小結
49人的公司,甚至突破50人,其資產規模和年利潤都不會超過小微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條件限制。
五、綜上所述
綜上所述,很多公司的規模處于1-49人之間,是中小微企業當下的現狀;相關經濟法律關系,并無相關從業人員的限制;在享受相關稅優政策時,1-49人或者突破50人的影響普遍不存在。
部分公司限制從業人員在50人以內,更多的是一種托詞或者過分擔憂的錯誤解讀!
組織架構在企業十分重要,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是圍繞組織架構開展的,而組織架構又是以公司的規模、經營的項目、業務關系而定的。組織架構清晰,使其工作職責明確,工作目標性強 。
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講,組織架構是排在第一位的,這說明其重要性。如果組織架構設置不合理,就會導致責權不清,工作混亂。
組織架構的本質是為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而進行的分工與協作的安排,組織架構的設計要受到內外部環境、發展戰略、生命周期、技術特征、組織規模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并且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使命下有不同的組織架構模式。
因此只要能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增加企業對外競爭力,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就是合適的組織架構。
何謂組織?
為了使系統達到它特定的目標,使全體參加者經分工與協作以及設置不同層次的權力和責任制度而構成的一種人的組合體。
它含有三層意思:
1、目標是組織存在的前提;
2、沒有分工與協作就不是組織;
3、沒有不同層次的權力和責任制度就不能實現組織活動和組織目標。
從企業管理學的角度講,企業的組織架構分五種形式:
(1)直線制;
(2)直線職能制能;
(3)事業部制;
(4)矩陣組織形式;
(5)多維組織形式。
何謂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組織的全體成員為實現組織目標,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分工協作,在職務范圍、責任、權利等方面所形成的結構體系。
組織結構是組織在職、責、權方面的動態結構體系,其本質是為實現組織戰略目標而采取的一種分工協作體系,組織結構必須隨著組織的重大戰略調整而調整。
組織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如何搭建一個組織,依據現代的管理組織理論,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和分步確定。
第一:組織結構形式有哪些?適合企業的是哪一種?
第二:組織結構的的管理層級是多少?信息化時代組織趨向于扁平化
第三:各部門的管理跨度是多少?
第四:組織設計時要考慮的領導風格、企業文化和員工素質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
常見的組織結構形式有直線制、直線職責制、事業部制、戰略事業單位等四種,直線制僅適用于規模很小而且業務單一的企業,一般很少采用。
強調資源整合,通過集“合”再分散的架構,表達更加精簡直觀,形象反映組織內各部門、崗位以上左右相互之間的關系。
創意類公司,在大膽創新的同時,配色當然要與時俱進。分色表達區分不同層次,而且每張圖標的使用也是別具匠心,整體板式干凈利落,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