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保健食品如何處罰_假冒食品如何處罰?
特邀律師


新《食品安全法》對摻假食品有相關的說明(內容如下),在第一百二十四條法規中,有明確的要求,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同時也需要參考《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處罰制度.希望答案對樓主有幫助!
請問是假冒你的保健食品批準文號,還是想看看是不是假冒的。
如果要查是不是假冒,請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上查詢。輸入產品名稱,看看其他是否相符,如廠家名稱等等。賣假保健品獲利2800元不適應于《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49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處以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59條......以假充真,處以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三信以下罰款。
所謂的保健品,試問,有沒有一盒牛奶的營養價值高?價格確實牛奶的好幾倍,幾十倍,這與販賣毒品有得一比,販賣毒品都還偷偷摸摸,販賣保健品居然明目張膽,大肆斂財。可憐的中國老百姓,一大群善良的老年人,花著買白粉的錢,吃著連牛奶都不如的大豆油包裝的所謂保健品。本身保健品沒有錯,錯的在于這些無良無恥商家拉動并且鼓吹洗腦一大批愚昧的銷售人員,一次又次,一年又一年,道德淪喪,喪心病狂的坑害一個又一個的中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05修訂)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向工商行政部門舉報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的規定, 以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品的行為屬于欺詐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條的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此類行為作出處罰。所以老年人在發現有以保健講座等名義高價兜售保健品的行為或者有相關線索時可以通過向工商行政部門舉報,讓工商部門取締該類活動。二、向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投訴一些保健品,違法添加禁用或限制使用的藥物,在患者試用期間,表面上看起來效果很好,實際卻存在很大的毒副作用,若經常使用,會衍生其他疾病。有一些所謂可以根治糖尿病的保健品,聲稱“不必控制飲食,白糖、甜食隨便吃”,它不僅不能治療糖尿病,還會由于不正確的宣傳對老年人的身體造成傷害。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對人體產生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必須真實,應當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產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須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按照《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對于以講座等形式不法銷售保健品的行為,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負有監管職責,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可以會同工商、質檢部門聯合執法。因此,遇上這類問題,老年人也可以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三、向公安機關報案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因久受病情困擾,很容易被這類欺詐式宣傳所蒙蔽,輕信并使用保健品,而有些假冒的保健品實質上具有毒性,食用過量,會導致死亡或殘疾,這樣的行為已經構成故意傷害罪。一些保健品宣稱有名貴中草藥成分,實際上所謂的冬蟲夏草、人參是用蘿卜干、面粉等假冒的。還有一些無良商家就是炒作概念,把本來很不值錢的中藥說成可以包治百病的神藥,吹得神乎其神,在講座活動的現場制造熱烈的氛圍,使老年人上當受騙,這些行為達到一定金額就構成詐騙罪。遇到保健品銷售涉嫌以上犯罪行為的,受害人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追究銷售者的刑事責任。四、向法院起訴根據2010年7月1日將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對于已經被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查獲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損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就購買假冒偽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損失提出賠償;對于已經交由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保障自身的權益。